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2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北京“外来人口”的社区互助:冷泉希望社区厨房

2017-11-27 杜春英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食物主权按


2017年11月11-12日,人民食物主权年会“生态农业与合作实践”在云南昆明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思考者与行动者们齐聚一堂,分享经验,探索出路。在当前资本主义化工农业的枪林弹雨中,这样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紧迫,人民食物主权希望提供一个分享与讨论的平台,为将“吃饭”的权利紧紧握在人民的手中而不被剥夺。接下来,人民食物主权将陆续推出本次年会的精彩发言,敬请期待!

 

今日第一篇讲述的是北京西北五环外一个外来人口聚居区——冷泉希望社区如何自助与互助的故事。他们以社区厨房为抓手,通过流动儿童的服务与教育引导大家只吃食物、拒绝垃圾食品,坚持劳动换取食物、不做不劳而获的“白吃”,并且以“聚餐”的形式彼此分享食材、共同制作食物,共同享受食物,从而拉近了冷泉村打工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推动建立了冷泉村打工家庭之间、打工家庭与社区之间的互助体系。


谁说打工一族没追求,生活在夹缝中的底层劳动者,他们追求健康食物和生存权利的斗争从未止步!如今,这些最可爱的人又被冠以“低端人口”的标签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驱散,冷泉村也未能幸免。

 

“妈妈,我喜欢这里的学校,你可以想办法不让我回老家上学吗?我也舍不得我的同学。”我们如何面对社区孩子扬起的无助小脸,又如何回答他们无助的疑问?


希望社区厨房的经历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抱团取暖、自助互助。


正文

冷泉希望社区:北京打工

家庭的互助组织


大家好,我叫杜春英,来自冷泉希望社区,首先感谢人民食物主权网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得以逃离帝都的雾霾,来到美丽的云南参加这次盛会。


大家都知道北京近些年一直在疏解外来打工人口,他们或者背井离乡,或者拖家带口,在这个资源聚集的都市谋求生存的契机。

 

而我所在的冷泉希望社区就是北京西北五环外一个重要的外来人口家庭聚居区,我们的冷泉希望社区在这里落地已经有七个年头了,作为服务外来人口家庭的社区服务组织,能够在这样排外的政策环境下努力存活下来,并能够落地生根,实属不易!!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办冷泉希望社区?众所周知,为了服务于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中国长期以来的“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制度”已经造成一亿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在生活照顾、教育发展和人身安全方面等一系列问题。冷泉希望社区就是为应对这些问题而做出的实践尝试。

 

冷泉希望社区自2011年落地北京西北五环外的城边村——冷泉村以来,已经摸索出成熟的社区流动儿童教育和服务模式,为流动儿童提供了有效的安全庇护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也从儿童的认知模式和生命教育入手,帮助流动儿童建立了优质的生命成长模式和完整人格的塑造,使流动儿童的抗逆力和生命发展路径得到了增强。



具体如何实施的呢?这是我们一张工作模式图。



首先,为流动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场所,避免这些早出晚归的打工者没有回到出租屋时,他们的孩子免遭身心性的伤害,并获得安全的食物。

 

第二,对孩子们实行定制辅导,每名孩子都能得到精细化的全面的照顾和辅导。

 

第三,开展亲子教育,社区定期举办家长课堂、亲子共读、亲子宴等,让平时忙于工作的打工家庭能够与孩子有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亲子互动,从而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幸福度。

 

第四,进行生命教育。希望社区通过成长小组、安全课堂,定期对打工家庭及子女进行生命安全、社会关系处理等方面的教育,使之对社会、对人生、对学习工作的规划都有了质的认识和改善。

 

第五、公民课堂,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最后,我们希望达到的是希望社区共建、共有、共治、共享。


社区厨房:只吃食物不吃食品,

劳动互助不做“白吃”



我接下来要重点来谈的就是,我们如何以社区厨房为抓手,推动了冷泉村打工家庭间的互助体系。希望社区厨房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只吃食物不吃食品。希望社区杜绝垃圾食品,这个底线不能破。每周末,家长联合会轮流带领孩子们做丰富的午餐,每天下午放学后,社区带领孩子们做简单的下午餐:锅贴、疙瘩汤、红枣银耳羹……



二是希望社区厨房实行劳动换食物的“消费”模式。所有孩子必须参与食物的制作,劳动的孩子们会得到一张盖有希望社区印章的贡献券,孩子们拿着这张贡献券换取社区的食物以及社区合作社的其他学习用品。



“小厨房”玩转“大社区”


到现在为止,如果冷泉希望社区厨房只做到这两步,那么,冷泉希望社区厨房充其量也只是实现了一个小范围、小群体的食物自给与自利而已,没有什么可称道和炫耀的。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小小厨房里蕴含着大学问。

 

2011年,我们冷泉希望社区的《公民课堂》课程在进行到亲子关系这一部分时,有孩子提议要给爸爸妈妈做一顿饭,而他们首先尝试的第一道菜就是番茄炒鸡蛋。

 

最近一则《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营销视频刷爆朋友圈。一个成年人,既不会炒最简单的菜,也完全没有体贴爸妈的意识,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样的“巨婴”在中国家庭里可谓比比皆是。做个番茄炒蛋都要半夜吵醒爸妈,真是悲哀!

 

而在我们冷泉希望社区,每个孩子都要在小学学会做饭技能,哪怕只是一盘番茄炒鸡蛋,不只做给自己还要做给家里人吃。于是,就有了我的PPT第一页那个小男孩在炒菜的场景,当天晚上孩子邀家长来希望社区聚餐时,好几位家长竟然激动的掉下了眼泪----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不但会做饭,而且做的这么好吃,色香味俱全。



由此,我们希望社区就传下来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节日要聚餐,不是节日也要创造一个由头来聚餐,大家都愿意把各自的食材分享给其他人,一群人从贡献食材到制作到共同聚餐,已经成为了希望社区社员家庭的一种生活常态。

 

前段时间,重阳节,社区邀请家庭聚餐,老少三代都来社区;大家一起制作食材:做凉菜、包饺子……老人们感慨得说:“公社食堂”又回来了!


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互助走向希望


但其实,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我们没能从源头上进行食物的生产,除了家庭贡献分享的老家食材外,我们的很多日常食材还是靠市场采购。我们一直想在京城拿到一块属于我们家庭联合会的土地,大家利用空暇时间,扶老携幼共同劳动,但一直未能实现。

 

虽事不尽人意,但冷泉希望社区的食物互助体系的雏形就这样一步步建立了起来:

 

首先,在一起制作安全食物的同时,社员家庭间的互信关系已经在润物无声中建立起来;因为食物制作的过程,所有人非常轻松、愉快,畅所欲言,加速了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次,社区为流动儿童提供了安全庇护场所、安全的食物,解决了孩子们周末的午饭和放学后的下午餐问题,改变了孩子们吃垃圾食品的习惯,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再次,培养了少年儿童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提高了其家庭责任感以及自我生存能力;同时提升了打工家庭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从而增强了自信和幸福感。

 

最后,孩子们在学校,未必和老师吃的一样,打工者在公司未必和领导吃的一样,但是,在社区,所有人吃的都一样,没有特供,没有特权,人们在食物面前实现了平等。



希望社区的未来:如果离京,

还有环首都贫困带


2017年春,共青团中央在考察冷泉希望社区后,在共青团中央2017年7号文中,提出要在全国推广创建“希望社区”,通过构建社区支持网络,让更多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获得照顾。

 

从2018年开始,为了有效回应留守儿童在教育和社区支持保护体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将在“环首都贫困带”推广落地针对留守儿童的希望社区项目(不知大家是否知晓,北京周边方圆150公里内有25个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将从社区的食物安全和供养互助开始,让更多孩子获得照顾,让更多社区看到未来。

 

谢谢大家的聆听!


延伸阅读


农村儿童何时与辣条说再见


基层劳动者的食物主权探索:北京“同心桃园”和“半塔社区厨房”


欢迎转载!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保持文章内容完整

特别声明: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防失联,欢迎关注小号

稻菽千重浪

微信号:save-food

更多干货在此

www.shiwuzq.org

欢迎投稿

shiwuzhuquan@126.com

生态·合作·分享

阅读原文,回顾2016年会,2017年会精彩发言即将推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